福建省质量强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福建省质量强省工作要点》的通知
闽质强省办〔2022〕1号
来源:质量发展处 时间:2022-03-22 10:31

省发改委、教育厅、科技厅、工信厅、公安厅、民政厅、司法厅、财政厅、人社厅、自然资源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文旅厅、卫健委、应急厅、国资委、林业局、海洋与渔业局、市场监管局、体育局、统计局、金融监管局、总工会、团省委、供销社、粮储局、药监局,省委党校(行政学院),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省税务局、厦门市税务局、福州海关、厦门海关、省烟草专卖局、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各设区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落实省委和省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省的实施意见》,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作出新贡献,省质量强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研究制订了《2022年福建省质量强省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职能和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联系人:林忠辉(省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处) ,联系电话、传真:0591-87580701,电子邮箱:7263441@qq.com。

  

福建省质量强省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22年3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2022年福建省质量强省工作要点

  1.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农产品产出水平。大力推进按标生产。按照“缺标补标、低标提标”原则,支持制修订农业标准10项以上,推进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部门、行业、企业制定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对照全产业链标准建设要求,继续创建250个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全国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强化产地环境保护。加强产地监测预警,持续实施农产品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点例行监测。推进耕地分类管理,严格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保持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以上。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实施种植绿肥、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措施,推动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21年减少2%。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积极探索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新型养殖模式,推动抗菌药使用持续减量。加强品牌创建带动。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新培育“三品一标”240个以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6个以上。加快品牌培育,评选区域公用品牌10个和福建名牌农产品20个以上,塑造“生态福建?绿色农业”整体品牌形象。(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2.多措并举强监管,着力提升农产品监管水平。加强监测预警。进一步健全完善源头快速筛查、风险监测排查、重点监督抽查、专项监测追查、风险评估探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监测体系,全省全年快检主要农产品样品和牲畜尿样110万个,监督抽查和例行监测样品6.5万多(不含水产品),达到1.5批次/千人以上。深化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精准治理清单,深入开展摸底排查、集中培训、指导服务、专项监测、执法办案,逐步推动顽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农药兽药饲料质量监督抽检力度,严查隐性添加禁用成分或其他成分违法行为。严格执法办案。严格执行“检打联动”,从严从重查处生产不合格农产品、生猪私屠滥宰、注水注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加大典型案例曝光力度,充分发挥警示震慑作用。推进追溯管理。持续优化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坚持省级每季、市级每月、县级每周、乡镇每天线上巡查全覆盖,督促生产主体建立健全生产记录档案,及时规范完整上传追溯信息,推动赋码出证率提高5%以上。(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3.强化能力建设,着力增加农产品优质供应。健全监管网络。大力推进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指导各地科学划定监管网格,加快选聘、培训一批网格协管员,推进乡镇网格图、主体公示栏100%上墙,实现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提高检测能力。加强省市县三级质检体系建设,推动质检机构“双认证”全覆盖。加强基层检测人才培养,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跟班学习、技术比武、能力验证,促进检测水平提升。加强条件保障。积极争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工作实际需要。加快更新配备一批高精度、快速度、农兽残双用的新型仪器设备。(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4.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推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五优联动”。实施粮食品种品质品牌,提升粮食提质增效,促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开展粮食安全监测工作,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监测结果,强化监测结果合力治理,为推进受污染土地整治提供信息支撑。加大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超标粮食处置长效机制,严格粮食收购储存监管,实施超标粮食闭环管理,推进粮食资源合理化利用。加强粮食质检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呼吁重视基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建设,加强人才和经费保障,提高县级粮食检测机构重金属等食品安全指标检测能力,促进基层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有效履行辖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职责。与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协作,合力成品粮生产和经营监管,按规定处置超标粮油,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牵头单位:省粮储局)

  5.持续深入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和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推动餐饮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有效提高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力争2022年底前实现全省学校(含幼儿园)“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小学、幼儿园“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继续推进乳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推动乳制品生产企业建立实施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完善低温短保乳制品出厂检验制度。继续推进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加强肉制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推动肉制品生产企业加强对生产环境、设备设施、生产过程控制、食品添加剂使用、生产记录和产品标签等关键点管控。推进小作坊规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省级小作坊集中加工区试点建设,修订小作坊登记管理办法。持续打击食品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行为,对重点产品、重点问题、重点区域、重点对象持续开展针对性专项整治。(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6.加强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及林产品质量管理。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根据新修订的《福建省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标准申报、审定、报批的流程,督促起草单位加快已立项标准的修编进度,按时完成各个标准的制修订。鼓励和支持林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单位,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行业发展的地方、行业和国家标准,不断提高林业标准的覆盖面。大力发展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运用质量认证方式加强质量管理,加快推进林产品生产标准制修订,继续加强林业标准示范区建设。(牵头单位:省林业局)

  7.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高质量编制2022年度全省食品抽检监测计划,从时间、区域、品种上均衡推进全省20万批次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落实,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多批次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的跟踪抽检力度,对食用油生产企业和学校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进行全覆盖抽检。强化检管结合,严格执行食用农产品和进口重点冷链食品抽检由属地监管员人参与并同时开展日常监督检查的管理规定。按照“五个到位”要求推进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确保核查处置率达100%。健全完善省际区域、省级部门、省局内部,每周信息公告、每月信息推送、每季会商交流、每年区域协作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和会商工作机制。深化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完善追溯系统功能,扩大“一证通”试点。持续推进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行为规范行动,重点推进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综合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提升农村市场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加强特殊食品安全监管。督促特殊食品生产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制度;开展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和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体系检查,提升特殊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8.做好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相关工作。完善标准体系,服务经济发展。丰富完善福建省特色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推动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加强与市场监管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实施好灵芝等食药两用物质生产经营管理试点工作。调整充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等专家库。改进监测方案,开展分析评估。以国家风险监测计划为依据,综合分析我省历年风险监测数据和相关部门通报的风险隐患,科学制定2022年风险监测方案。充实完善食物消费量调查数据库,发布福建省食物消费量调查报告,探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深化改革,提升专业水平。在厦门市开展食源性疾病医防融合试点,通过医防交叉技术培训,提升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人才的食源性疾病报告、诊疗和流行病学调查能力。(牵头单位:省卫健委)

  9.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围绕渔业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健全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技术体系,重点围绕福建省10大特色养殖品种全产业链,逐步完善各环节标准体系。强化渔业标准推广应用,加强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开展水产养殖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督促引导生产主体规范、科学、合理用药,严格落实禁限用、休药期规定。深入开展食用水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养殖过程违法用药行为。推进食用水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督促水产生产经营主体及时规范录入上传追溯信息、赋码销售。(牵头单位:省海洋与渔业局)

  10.坚持开拓进取,创新监管服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系统性调研,开拓思路,积极作为,认真落实促进农产品监管制度改革,促进优进优出。支持优良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引进,服务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和国家种业振兴。推进出口企业分类、产品风险分级工作,优化出口申报前监管,支持竹木草、水果、种苗花卉、水生动物等优势农产品扩大出口。(牵头单位:福州海关)

  11.加强进出口农产品、食品安全监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精神,做好新实施的《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两部食品安全规章全链条各环节工作衔接,不断提升关区进出口食品安全治理效能。创新监管提质增效,加强国外重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跟踪、评议和应对,促进特色农产品出口。(牵头单位:厦门海关)

  12.推动药品行业质量提升,保障药品质量安全。修订《福建省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组织全省医疗机构开展新版《福建省医疗机构制剂规程》提升和修订工作,全面提升医疗机构制剂标准和管理。支持医药企业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牵头单位:省药监局)

  13.继续强化矿山开发利用监管。强化源头管控,严格矿山“三合一”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土地复垦方案)及其矢量数据的审查,加强在采矿山开发利用过程监管,全省在建矿山“三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达标率达90%,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水平。持续推动永春县、新罗区2个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申报。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新立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进行建设,已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提升改造。(牵头单位:省自然资源厅)

  14.持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建设和改造城市供水设施、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大力推进雨洪公园、植草沟、下沉式绿地和透水性广场等建设。指导各设区市(不含平潭)编制市域快速路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一批交通“高快一体化”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快速路建设样板工程实施,强化“高快一体化”,构建衔接畅通、布局完善的城市快速路网。(牵头单位:省住建厅)

  15.提升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水平。强化质量安全综合督查、监督抽检等手段的运用,打好“坚守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红线”“沥青砼路面工程质量提升”等专项行动收官战。深化质量安全预警分析成果运用,精准防控确保重大问题隐患全部清零。坚持科技管理创新,大力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试点工作,加大公路水运工程“四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积极推进全省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开展农村公路建设志愿帮扶,持续解决基层困难,提升农村公路质量管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牵头单位:省交通运输厅)

  16.持续强化建设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按照“质量保A级,争创大禹奖”的目标要求,持续开展省级文明工地、标准化示范工地、“闽水杯”评选和质量工作评价,推动建设项目积极争创“大禹奖”,强化建设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和度汛安全。在彭村水库获评大禹奖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金门供水等有条件的工程项目争创2021-2022年度的“大禹奖”;持续开展厅领导挂钩督导推进、省对市级质量工作评价、省级水利工程实体质量抽检、省级质量排查整治、省级督查稽察、省市县三级联合监督检查等建设管理活动(牵头单位:省水利厅)。

  17.持续开展“全闽乐购”促消费活动。聚焦汽车、家电、家居、餐饮等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抓住重大节假日等消费旺季,以节兴市、以节兴商。统筹做好福茶、福酒、万福、闽菜等“福”消费文章。打造一批大众茶馆,建设福酒体验馆试点项目。持续开展闽货华夏行、闽货进加油站活动。举办老字号嘉年华、老字号进社区等活动,鼓励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消费需求。引导鞋服、箱包、陶瓷、工艺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与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支持发展行业垂直电商平台,鼓励企业在知名电商平台建设网店,积极参与全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活动,提升闽货网销规模。(牵头单位:省商务厅)

  18.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养老服务质量强省建设力度。加快推进《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立法。研究制定我省《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实施公办养老机构能力提升行动,大力发展普惠养老服务。全面实施《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国家强制性标准,强化综合监管,规范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行政检查办法。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开展防范化解养老服务领域诈骗专项行动。制定养老服务机构备案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管理。(牵头单位:省民政厅)

  19.推进文旅产业持续发展。指导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落实建设方案,支持福州、厦门、泉州等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推动5个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争取再培育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单位,打造城市特色夜游品牌。组织赴北京等地举办福建省文旅创新创业故事分享和旅游项目对接会,争取对接引进一批央企和文旅头部企业。筹办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办好“清新福建”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项目对接会。(牵头单位:省文旅厅)

  20.实施精品创作工程,突显福建文艺风采。创作一批艺术精品。深化“火花茶会”机制,实施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创作更多反映时代精神和现实生活的文艺精品。组织优秀剧目参加中国艺术节等重要活动,参评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和旅游部文华奖等全国性奖项,争创佳绩,打响福建文化品牌。办好一批重要活动。组织创排“相约在幸福时代”文艺演出,展示“福”文化深刻内涵,以文艺的形式解读二十大精神,举办喜迎二十大优秀现代戏展演,习近平书信书法展、宣讲式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举行第29届戏剧会演剧本征文活动。扶持全省院团、全省非遗院团、濒危剧种剧团开展免费或低票价惠民演出活动。建好一批示范基地。依托省属文艺院团打造地方戏曲现代戏创作基地、海峡歌剧音乐剧产业基地、海峡两岸话剧创作合作基地、尹派越剧传承基地、京剧武戏基地、主题性杂技创排基地等“六大”基地,落实《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努力探索新机制,示范引领全省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牵头单位:省文旅厅)

  21.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系统总结鼓浪屿和泉州申遗成功经验以及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有效做法,对标国际先进理念,加强我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南岛语族考古研究课题,推进平潭壳丘头遗址群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认定公布第二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探索开展线性红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打造“中央红色交通线”等品牌。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和社教水平,举办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福建主会场活动,举办一批特色展览反映福建特色文化。支持和指导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设立非国有博物馆。开展全省“最美文物守护人”评选活动,弘扬文物守护人的守护精神和风采,提升广大民众参与文物保护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力。(牵头单位:省文旅厅)

  22.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整合优化全省政务网络和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依托“中国福建”门户网站建设全省政务服务总门户,实现业务通、流程通、用户通。整合打通省市县三级政务应用业务协同、政务监管和公共服务。依托省政务信息网和政务内网,建设跨层级、跨部门协同高效的内部办公总平台,实现政务公开化、管理网络化、办公自动化。(牵头单位:省发改委)

  23.提升文旅公共服务效能。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推动布局一批便捷新颖的公共文化新型空间,组织实施2022年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项目和公共文化云建设项目,推动省图书馆开通社会保障卡借阅图书功能;继续加强旅游厕所、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日常管理运营。(牵头单位:省文旅厅)

  24.加强法律服务工作。继续推进落实《福建省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实施标准(2019-2022年)》《福建省公共法律服务发展指标(2019-2022年)》,确保指标任务按期完成。持续开展法律援助案件同行评估活动,并通报评估结果,督促法援案件承办律师充分履职、规范履职,为法律援助申请人提供更有效的法律服务。着力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健全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在重大行政决策、政府合同中的参与机制,促进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打造高水平村(社区)法律顾问示范点,服务法治乡村建设,着力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以开展“‘枫桥经验’在福建 深化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为载体,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排查化解“五类纠纷”(传统、重点、行业性专业性、重大疑难复杂、涉疫纠纷)、补齐增强“六大短板”(村居专职调解员配备、行业管理、行政调解组织作用发挥、案件管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完善推广“六项机制”(纠纷排查、“排调分离”、“三级同补”、绩效考核、争先创优、多元化解机制),推动调解职能作用更加充分发挥。(牵头单位:省司法厅)

  25.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医院安防系统建设,规范警务室建设,强化警医联动。完善医患纠纷预防处置与排查调解机制,引导患者按照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定途径和程序解决纠纷。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加强易肇事肇祸、过激行为、暴力倾向的就医人员危险评估,严防发生恶性案件。加强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各医养结合机构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进一步完善制定,确保整改到位。明确工作重点,组织实地抽查督查,进一步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牵头单位:省卫健委)

  26.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加快建设中国(福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争取尽快通过验收、启动运营,并推动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布局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分中心,构建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引导相关行业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建设专利导航服务基地,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强化专利转化运用政策落地,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中小企业。(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27.强化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质量技术帮扶“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扩大“强服务守安全提质量”再落实成果。全力打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排险除患”攻坚战。全面建设福建省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协作“一张网”,新设一批风险监测点,加强重点地区、重点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完善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防控机制。持续提升精准抽查水平,制订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加强生产与流通领域联动抽查,实施重点和支柱产业产品全链条抽查。探索推进依据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信用风险类型实施差异化抽查,加强部分消费品试行快速抽检研究探索。深化监管创新,强化工许获证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加快产品质量安全智慧集成监管系统建设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试点步伐,不断推进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28.深化特种设备安全治理。巩固深化电梯维护保养模式和检验检测方式两项改革试点,促进提升电梯质量安全水平;扎实推进电梯鼓式制动器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治理,有效消除安全隐患;持续开展电梯维护保养与运行质量监督抽查工作,不断提升电梯维护保养与运行质量;培育集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等安全主体责任于一体的电梯运营服务管理新模式的市场主体,鼓励支持其承接电梯运营服务管理业务,着力提升电梯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29.建立完善12315、12345热线衔接协同机制,提高12315数据流转效用,开展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加大放心消费环境建设,全面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活动,加强分类监管,推进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一体化。加大缺陷消费品召回工作力度,探索建立福建省缺陷消费品召回展示厅。持续加强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依法查处严重侵害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竞争违法行为。落实2022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市场突出问题。强化合同行政监管,开展不公平格式条款专项整治。(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30.强化监督检查,保持药品生产、流通监管高压态势。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排查药品生产、流通领域风险点,继续采用“双随机、一公开”、飞行检查、专项检查、联合检查等方式,强化对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的监管。积极推进智慧监管方式,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药品监管能力,逐步提升监管的预见性、靶向性、时效性。(牵头单位:省药监局)

  31.加强执法力度,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继续深入推进“三项制度”落实,编制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包容审慎监管四张清单、重大行政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图。加强执法监督,坚持开展案件评议,规范执法人员主体资格,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以疫情防控工作为重中之重,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和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坚持定期督导全省系统药品案件办理情况,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严查严防严控质量安全风险。(牵头单位:省药监局)

  32.积极营造规范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深化以“放心游福建”服务承诺为核心的综合监管机制,完善横向省直16个部门、纵向省市县三级联动联办的涉旅投诉处理机制,形成综合监管合力。落实《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管理规定》,实施信用监管,持续规范和整治文化和旅游市场。坚持以疫情常态化防控为检查重点,加大市场执法检查巡查力度,落实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和“双打”等专项工作任务,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常态化开展“体检式”暗访评估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及时处置、严格查处各类文化和旅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保障文旅市场平稳有序。(牵头单位:省文旅厅)

  33.强化房建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组织修订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办法和监督工作标准,严格实施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夯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混凝土和检测质量监管,持续开展房建市政工程用砂抽查抽测,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混凝土闭环管理和检测报告二维码防伪,打击“黑搅拌站”和虚假检测,保证工程结构安全。(牵头单位:省住建厅)

  34.持续推进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工作,助力提升我省质量安全工作。组织开展“昆仑2022”“食安7号”和打击制售假药劣药、侵犯知识产权等犯罪重点攻坚专项行动,强化破案攻坚,力争侦破一批重大案件,铲除一批地下窝点,打掉一批制假售假团伙。持续推进全省公安机关食药品快检实验室建设,配齐配全专业力量,建立食药快检侦查技术模式;建立省内企业知识产权分布档案,厘清基础数据,提升执法办案效率。推动完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执法联动。积极推动检法部门联合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案件证据规格和法律适用,加强对办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反犯罪案件指导,有效提升侦查办案质量。(牵头单位:省公安厅)

  35.聚焦主责主业,结合行业监管职能,立足源头预防,在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各项具体工作中充分落实安全生产要求。(牵头单位:省应急厅)

  36.突出风险管控,完善监管体系。持续抓好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污染冷链食品输入风险工作,扎实推进核酸检测工作,严格监督进口商开展预防性消毒。强化风险预警职能,严密防控非洲猪瘟等疫病疫情传入,高度重视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业态的监管风险,密切关注涉台贸易动态,确保关区食品和商品安全风险整体可控。强化风险意识,加强监测预警。强化境外动植物疫情及外来入侵物种信息搜集和口岸监测智能化建设,推动监测系统和早期预警体系构建。持续开展国门生物安全监测、进出境食用农产品和饲料安全风险监控工作,加强监测、监控结果的分析研判,适时发布关区风险预警,促进风险早发现、早预警、快处置。(福州海关、厦门海关依职责落实)

  37.统筹关区一级、二级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资源,强化监测点建设,提高监测有效性。守好安全底线,压紧压实进出口危化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消费品、机动车、旧机电、医疗器械、大宗资源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牵头单位:厦门海关)

  38.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形势,重点关注奥密克戎毒株对口岸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严峻挑战。坚持“多病同防”“人、物、环境同防”,严格做好入境客运航空器终末消毒监督,强化重点航班航线、重点职业及人群的精准检疫,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各项措施。推进完善口岸核心能力动态管理机制,争取五通码头三期、古雷港区、平潭金井等通过海关总署达标验收,持续提升我省口岸建设水平。(福州海关、厦门海关依职责落实)

  39.激发企业质量创新活力。做大做强行业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开展质量技术攻关,主导或参与先进标准制修订,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深化产学研精准对接,加快突破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短板装备,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牵头单位:省工信厅)

  40.促进重点产业质量提升。深入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装备制造和原材料工业质量提升行动。加快纺织鞋服、食品等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品质化转型,积极引导企业发展中高端消费品,在服装、制鞋、家具、陶瓷等行业重点推行个性化定制模式,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提高基础原材料供应能力,拓展中下游产业,加快发展不锈钢、稀土新材料、绿色建材、高品质水泥,新型深加工玻璃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消费品、机械装备、原材料等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工业产品质量分级试点和示范应用,促进优质产品生产和消费。(牵头单位:省工信厅)

  41.提升产业集聚引导能力。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结合福建实际,以龙头企业为主导,引导各地聚焦当地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聚焦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展重点领域产业链条梳理分析,推动各地区有序发展、错位竞争。(牵头单位:省发改委)

  42.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围绕重大战略需求、我省创新优势等领域,填补产业链空白或实现国产替代方面,设立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争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结合省创新研究院省创新实验室等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布局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体系,为争取国家大科学装置、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在我省布局夯实基础。(牵头单位:省发改委)

  43.着力打通流通领域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福州、厦门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搭建以国家枢纽为核心的骨干物流基础设施和多式联运体系,借助枢纽间合作机制,争取更多区域分拨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布局我省。聚焦冷链物流、港区物流领域,补短板、强弱项,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物流效率。(牵头单位:省发改委)

  44.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在质量、计量、标准、检验等领域,支持我省有关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推动深化“政产学研检”合作。加大科技计划项目对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鼓励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在技术研发中形成相关技术标准,将技术标准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提供形式。(牵头单位:省科技厅)

  45.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扎实推进标准化工作。着力“机制活”,激发标准化改革创新动能。进一步探索两岸行业标准共通路径,扩大两岸行业标准共通范围。探索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推进农业农村、工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专利与标准融合等领域的标准化试点示范建设,强化标准实施应用。赋能“产业优”,提升现代产业标准化水平。持续实施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工程,深化先进制造业标准化。建立健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制度建设,开展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探索海洋经济标准化建设,推动文旅经济标准化建设。助力“百姓富”,加快社会事业标准化进程。加快构建和完善涵盖产前、产中、产后的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开展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等关键标准研制,研究制定城市综合治理相关标准,加快城市管理标准化进程。绘就“生态美”,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研制河湖健康系列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我省生态文明标准体系,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研究和建设。(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46.强化计量技术支撑和保障。加强量传溯源体系建设。继续落实《2021-2023年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指导意见》,加快推动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科技创新和升级换代,加快标准物质研制,尽快完成我省强制检定项目检定能力全覆盖,构建布局合理、就地就近、分工协作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量传溯源体系。加强计量技术能力建设。聚焦我省“六四五”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计量科研,集中攻关突破急需关键计量测试技术,及时填补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及法制计量管理急需的新型计量器具量传方法的空白,加快大力值、光伏等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市、县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强化计量监督管理。加强“民用水表、燃气表”管理,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首次检定、到期轮换”制度落实,继续推动电能表按状态评价改革。开展定量包装商品、能效水效标识、过度包装等监督检查,加强对集贸市场衡器、加油机、压力仪表、医用计量器具、眼镜制配验光仪器等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管。深化计量精准施测服务。继续推进“计量服务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进一步挖掘企业计量技术需求,多措并举实施计量精准咨询和服务,推动企业建立完善测量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和水平。(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47.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机制改革,促进产业发展。全面推行UDI制度实施。继续加强与卫健、医保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唯一标识工作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实施推进中的问题,深入推进实施工作。深入研究拓展唯一标识衔接应用,推进唯一标识在医药、医疗、医保等领域的衔接应用,实现从注册上市、生产经营、临床使用、支付结算全链条联动。(牵头单位:省药监局)

  48.提升绿色建筑品质。贯彻落实《福建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修订实施本省绿色建筑评价、设计、工程验收等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022年全省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90%以上。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指导各市开展一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认定工作。印发《福建省绿色建筑专项规划技术导则》,指导各地市开展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与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做好衔接。(牵头单位:省住建厅)

  49.提升勘察设计水平。健全勘察设计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信用信息认定,实行分类分级管理,推进信用成果在招投标中的科学规范使用。进一步推动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鼓励BIM正向应用和协同设计,逐步实现施工图审查零跑腿、无纸化、可追溯。培育新闽派建筑领军人物,依托建筑艺术馆定期举办名师、名家、名匠论坛活动,推动城市设计创新和建筑设计创意发展。(牵头单位:省住建厅)

  50.广泛开展“质量月”“中国品牌日”“世界计量日”“世界标准日”“世界认可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宣传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质量意识。(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51.持续深化质量发展。按照市场监管总局部署,积极推动创建“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组织起草《福建省质量强省建设规划》。强化质量工作考核导向作用。修订《福建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发挥政府质量奖激励作用,开展第七届省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经验分享,引导各行各业深入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组织开展重点服务业社会满意度测评和结果通报。加强企业首席质量官公益培训。(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52.推进商标品牌工作。持续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不断优化改进窗口服务措施,积极推广窗口创新工作经验。开通重点商标申请绿色通道。规范商标申请代理行为,加强商标代理行业信用监管。持续开展“蓝天”行动,严厉打击恶意将企业名称或字号抢注为商标、囤积商标等行为。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围绕特色产业、地理标志产品区域,推进建设一批商标品牌指导站。分类指导企业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培育自主商标品牌。做好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指导,完善商标权质押贷款指引、协助、评估等服务措施。搭建商标品牌领域交流合作平台,营造商标品牌培育良好氛围。组织地理标志产品参与大型展销活动,推动我省优质地理标志产品拓宽市场。统筹推进产业区域品牌建设,促进区域整体产业发展和综合竞争力提升。推动地理标志服务乡村振兴。高质量推动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筹备建设。积极推广已有示范区工作经验,引导、推荐更多地区参与示范区建设。深化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改革,优化核准流程,压缩核准周期。进一步深化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有力推进提质强基、品牌建设、产业强链、能力提升行动。指导建设地区地理标志产品展示平台,推动地理标志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指导、推动更多有出口优势的地理标志产品积极申请国际注册、参与国际互认和交流合作。强化商标监管执法。及时受理、转办商标权利人的商标侵权投诉。加强商标使用规范化指导,及时纠正不规范使用商标行为。依法严格审查和推荐案件程序的驰名商标认定。开展关键领域、重点环节、重点群体执法专项行动。加大对高知名度商标、疫情防控产品商标、地理标志、粮油品牌、涉外商标侵权、冬奥会特殊标志、非正常商标申请代理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53.打造林业品牌。按照“抓特色、创品牌”要求,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区域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进一步做强传统花卉重点县(市、区),发展壮大花卉新兴县(市、区), 努力打造“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扶持和推动23 家涉林上市公司、222家涉林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重点扶持,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建立龙头企业与林农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林农增收。充分发挥我省森林生态优势,继续推进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发展森林康养,用好“森林人家”品牌,实施森林旅游景区改造提升和森林步道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重点培育漳平等4个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永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等6个省级林业产业重点园区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发展,围绕各地特色产业,加快引导企业大力发展直播带货、“丝路电商”、跨境电商等,支持开创更多营销新模式、新业态。(牵头单位:省林业局)

  54.加强文旅资源开发和文旅品牌建设。新认定一批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市、区)和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推动三坊七巷等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指导厦门植物园创建国家5A景区,支持龙岩永定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4A级以上旅游景区提质升级,新评定泰宁九龙潭等一批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平潭苏平镇等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永春大羽村等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建设10个左右全域生态旅游小镇和30个左右金牌旅游村,助力我省全域生态旅游省建设;持续投放央视《新闻联播》提示收看形象广告,加强重点客源地宣传推介,引导地市精心策划四季主题活动。(牵头单位:省文旅厅)

  55.积极支持制造业企业争取设立体育总局相关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主持或参与全国性行业标准起草等,推动体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继续开展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推荐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评选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和示范项目,并积极推荐我省企业。(牵头单位:省体育局)

  56.深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有机融合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要素资源,面向企业、产业、区域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提供规范协同的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57.夯实林业基础设施,稳步推进林木种子苗木和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添置必要的检验检测、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 设备,配齐配强检验检测专业人员,提升检验检测人员业务水平, 有效发挥检测体系功能,切实提高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水平。(牵头单位:省林业局)

  58.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水平。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结合我省地方产业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各方协调联动的长效机制,推动认证提升行动走深走实,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加强对参与“三同”行动企业的政策引导、质量提升和服务保障,支持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或第三方评价等方式满足“三同”要求。开展绿色产品认证服务“双碳”行动。深入贯彻落实《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推广应用实施方案》(闽市监认证〔2020〕228号),推动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健全采信机制,助力绿色福建建设。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设区市局申报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引导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化集聚和集约化发展。强化检验检测认证监管。以食品、机动车、生态环境等高风险领域检验检测机构为重点,继续深入开展部门联合监督检查;抓好认证有效性抽查工作,加大抽查结果协同处置和追溯力度,完善通报工作机制。(牵头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59.加快推进药品追溯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在药品追溯监管系统一期建设基础上,按照追溯技术标准开展二期项目建设,为实施药品智慧监管,精准监管提供有力技术支撑。鼓励和支持药品追溯生态链建设,引导药品企业、行业协会和相关机构开展追溯技术合作交流,促进药品行业追溯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开展疫苗(药品)生产检验过程的数据采集信息化的固证溯源体系试点建设,为非现场检查、案件调查、问题溯源提供真实、精准的电子数据支撑。(牵头单位:省药监局)

  60.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重点遴选一批通过产业协同创新、标准引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典型经验,组织开展标杆经验学习交流系列活动,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支持有关行业协会、专业机构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等群众性质量活动,促进质量管理、质量工作方法创新。结合“中国品牌日”、“质量月”等大型活动,大力宣传和推广一批优秀工业企业和品牌。(牵头单位:省工信厅)

  61.持续推动高校科技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一是组织印发实施高等教育服务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把高校科技发展与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与福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需求、目标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和人才培养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推动高校在助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二是推动厅际资源整合聚力支持高校高质量发展。密切协同省科技厅、工信厅、财政厅、省委人才办等部门,以项目为抓手,深化项目合作,持续做大资金拼盘,深入推进省科技重大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高校联合资助项目、省级科技创新重点项目、省高校产学研联合创新项目等联合项目,加强项目服务和管理,提升项目实施质效。三是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产业化。指导高校深入实施《关于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若干措施》,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建成并运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为各高校提供更多、更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推动各高校以平台为主要载体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工作,促进高校成果与产业需求常态化精准对接转化。(牵头单位:省教育厅)

  62.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继续推动公办园建设,加大普惠性民办园管理扶持力度,推动示范性幼儿园的建设和评估工作,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实施城乡学位增补计划,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推进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建设家门口优质学校。持续推进“双减”工作,细化完善措施,促进减负提质。落实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计划,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覆盖。实施“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进达标高中创建工作,加强示范高中和课改基地校建设,引领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持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实施省级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快建设一批引领改革、对接产业、支撑发展的职业院校和专业群。统筹指导职业院校对接产业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主动适应省“六四五”产业新体系,加强制造业等紧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指导职业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一批省级特色专业课程,遴选培育30个左右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扎实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牵头单位:省教育厅)

  63.推动构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实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计划、一流应用型高校建设工程,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实施新一轮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工程,做好培养单位与培育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牵头单位:省教育厅)

  64.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发挥共青团组织作用,联合相关厅局开展青年职业技能竞赛,深化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创建活动。(牵头单位:团省委)

  65.紧紧围绕数字、海洋、绿色、文旅“四大经济”领域,把劳动和技能竞赛引向深入;做好对竞赛活动的综合考核和评议,对在省级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授予相关荣誉,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群众为质量强省作出更大贡献。根据福建的省情状况、区位优势和工作实际,探索出台《福建省劳模工作室命名管理暂行办法》,针对劳模工作室为什么建、怎么建、如何发挥作用等问题作出明确指导,确保劳模工作室创建的全过程各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不断提升劳模工作室命名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牵头单位:省总工会)

  66.强化经济形势运行监测。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强化经济形势研判和统计监测评价,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统计服务保障。加强全流程统计质量管理,落实国家统计质量保证框架和统计业务流程规范,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等统计分类标准的推广应用。(牵头单位:省统计局)

  67.多项金融政策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合规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引导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支持力度,做好两项直达工具退出后的平稳接续,实施好转换推出的市场化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强化正向激励,鼓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和信用贷款。继续强化科技金融与制造业支持的融合发展,与紧密省内政府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推动加快“技改专项贷”、“科技贷”政策实施。引导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发展,依托福建省“金服云”信息平台推动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共享,推动加快创设“三农”快服贷产品,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支持。(牵头单位:人行福州中心支行)

  68.引导银行机构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质量。继续做好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申报工作,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纳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联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总对总”担保业务,推动省再担保加大批量担保业务分险支持力度,持续扩大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引导机构优先支持获得各级政府质量奖励的企业。(牵头单位:省金融监管局)

  69.持续加大监管工作力度,抓好银保监会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落地落实,推动辖区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做好做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增量扩面、提质降本,持续优化制造业金融服务,支持福建质量强省建设。(牵头单位:福建银保监局)

  70.持续通过纳税人课堂、现场辅导会、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多元载体推送企业所得税最新政策,对纳税人进行优惠政策的广泛宣传辅导。主动靠前服务,同时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开展税收政策效应分析,及时反映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不断升级企业所得税网报系统,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推动优惠政策直达快享、准确享受。(牵头单位:福建省税务局)

  71.继续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牵头单位:厦门市税务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