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第一季度全省12315平台受理咨询投诉举报情况综合分析
一、总体情况
2020年第一季度全省12315工作机构依托12315热线及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咨询投诉举报 169950件,其中接受消费者咨询125536 件,占受理总量73.87 %;受理投诉30254件,占受理总量17.80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37.02万元;处理群众举报14160 件,占受理总量8.33 %。与去年同期相比,总量增长12.02%,其中咨询增长12.48%、投诉减少23.91%、举报增长22.57%。
二、咨询情况分析
2020年第一季度共接受消费者咨询125536件,从咨询内容看,涉及市场监管业务咨询80738件(占64.31%),非市场监管业务咨询44798件(占35.69%)。涉及市场监管业务咨询问题中,服务消费监管位于第一位,共33281件(占41.22%),商品质量监管和企业注册监管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分别为6763 件(占8.38 %)和4585件(占5.68 %)。
业务咨询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注册监管、企业年报公示、企业信息公示、企业信息查询、“异常名录”、服务消费监管、商品质量监管、食品药品质量、化妆品质量、医疗器械资质、特种设备监管、产品检测咨询以及商品服务价格监管等方面问题;其中汽车、通讯产品、家用电器、计算机等商品的“三包”规定,服装鞋帽、食品等商品的质量问题和餐饮住宿、电信(互联网)、交通运输、文化娱乐体育、教育培训等相关服务的质量问题为咨询热点。
三、投诉情况分析
2020年第一季度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0254 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37.02万元。
从投诉问题类别看,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合同问题 9538件(占 31.53 %)、售后问题 6637 件(占21.94 %)、质量问题5569件(占18.41 %),这三类问题占投诉总量71.87 %。
从投诉消费类型来看,商品类投诉计17517件,占投诉总量57.90 %。位于前五位的分别为:食品类3203 件(占商品类投诉18.29 %)、交通工具类2590 件(占商品类投诉14.79 %)、服装鞋帽类2302件(占商品类投诉13.14%)、医疗器械类1232件(占商品类投7.03%)、家居用品类 1133件(占商品类投诉6.47%)。
服务类投诉计12737 件,占投诉总量42.10 %。位于前五位分别为:电信服务类2519 件(占服务类投诉19.78 %)、餐饮和住宿服务类2027 件(占服务类投诉15.91 %)、互联网服务类1372件(占服务类投诉10.77 %)、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类1349件(占服务类投诉 10.59 %)、美容、美发、洗浴服务类1058 件(占服务类投诉8.31 %)。
商品类投诉前五位柱状图
服务类投诉前五位柱状图
以上数据可看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生活品质,对日常生活类消费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对商品质量的维权意识显著提升,行动上更加积极,但维权难的问题依然存在,消费新场景,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梳理热点引起老百姓对消费维权的关注,促进消费领域的健康发展。
消费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1.预付式消费办卡容易退卡难。
预付式消费因市场覆盖面广、进入门槛低、流动性大、资金监管难,依然是投诉多发领域。第一季度共受理预付卡消费投诉2096件,占投诉受理总量6.93%。主要问题有商家违反承诺降低服务品质,擅自终止服务,“关门跑路”等。预付式经营主体,如健身机构、美容美发、教育培训、洗衣洗车、商业零售、餐饮以及娱乐等商业、服务性行业,因疫情停止经营、商家无法提供服务,由此引发退款等合同纠纷。有的商家因疫情资金周转不灵,直接关门停业,导致消费者手上的预付卡无法使用,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厦门“番茄田艺术”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无法继续提供服务引起消费者投诉214件,福州“咕叽咕叽”游乐场在年前突然关门停业,消费者无处退款引发投诉109件。
2.移动通信及网络接入服务问题持续存在
第一季度共受理移动通信及网络接入服务类投诉3891件,占投诉总量12.86%。投诉涉及的问题集中在服务商擅自更改套餐业务,扣费不合理;宽带报修后,维修不及时;话费收费标准模糊以及网络信号质量等问题。
3.受疫情影响餐饮和住宿类问题凸出
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消费者被迫改变出行计划,导致经营者无法正常履行服务引发合同类纠纷多达2027件,占投诉总量6.70%。主要涉及酒店宴席退订、酒店入住退订、婚庆服务退订等。另外随着疫情期间人们大量使用外卖配送服务,也引发矛盾,如对配送的商品不满意、餐饮优惠券不予使用、因系统问题定位错误无法配送到位等问题。
4.防疫用品和民生消费品是本季度的消费热点
第一季度关于医疗器械类的投诉计1232件,占投诉总量4.07%,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关于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投诉成为热点,部分商家趁“疫”涨价,牟取暴利,销售不合格口罩,损害消费者权益;关于食品类投诉计3203件,占投诉总量10.59%,主要是疫情期间大米、猪肉等民生物资价格上涨、缺货等问题。此外,疫情期间许多店铺无法正常营业,很多消费者选择通过网络购买日用品、生鲜食品和防疫产品,此类购物方式产生的问题有:一是网络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预订的生鲜食品等食物不新鲜、包装不完善、质量有瑕疵;二是商家宣传与实际不符,无货售卖;三是网络购物订单集中,发货迟延。
5.交通工具类投诉居高不下
第一季度共受理交通工具类投诉2590件,占投诉总量8.56%。主要是关于汽车及零部件方面的投诉,有购车定金纠纷、购车合同违约、金融服务费不透明、汽车维修质量不理想等问题。
四、举报情况分析
2020年第一季度共受理群众举报14160件。
从举报性质来看,位于前五位的分别是:价格违法行为5735 件(占40.50 %),违反广告管理法规行为1501件(占10.60%),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行为1346件(占9.51%),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行为1264件(占8.93%),违反产品质量管理法规行为1221件(占8.62%),这几类举报共计11067件,占举报总量78.16%。
从涉及的消费类型看:位于前五位分别为医疗器械类 3530件(占24.93 %),食品类2303 件(占16.26 %),餐饮和住宿服务类902 件(占 6.37 %),销售服务类532件(占3.76 %),卫生用品类490 件(占3.46 %)。
举报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粮油蔬菜,肉类大米等民生物资涨价、缺货问题;二是防疫用品出现哄抬物价,产品质量的问题;三是食品安全、虚假宣传等方面问题;四是受疫情影响,酒店宴席退订、酒店入住退订、婚庆服务退订等引发的问题。
“两品一械”的投诉举报主要集中在流通环节,其中药品类主要有销售不符合法定标准的药品、药品经营企业销售质量问题产品、无证经营、违规销售进口药品等问题;化妆品类主要有销售不符合法定标准的化妆品、经营企业销售质量问题产品、违规销售进口化妆品等问题;医疗器械类主要反映销售不符合法定标准的医疗器械、无证生产医疗器械,无证经营二、三类医疗器械等问题。
五、旅游投诉举报情况
配合文旅部门共同深化实施“放心游福建”服务承诺,全省12315服务热线统一接听、及时转办旅游投诉,依职能全力做好疫情期间旅游投诉受理处置工作。第一季度全省12315服务热线共接收旅游投诉各类信息2188件,属市场监管部门受理的1715件(咨询705件、投诉990件、举报20件);属于其他部门受理的473件(咨询6件、投诉466件,举报1件)。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因疫情造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酒店、民宿退房退款;飞机票、船票、门票等退票退款;跟团出国游等旅行社退款等纠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