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教育接地气 监管服务暖民心——建宁县市场监管局以“233”党建工作机制书写为民答卷
来源:建宁县市场监管局 时间:2025-08-04 12:03

  7月的建宁,暑气渐浓,黄桃枝头挂满沉甸甸的甜蜜,莲田里的莲子也褪去青涩,迎来采摘旺季。在濉溪镇农贸市场的“计量服务点”前,建宁县市场监管局的干部正忙着为商贩免费检定电子秤,一边向群众演示“手机变砝码”的防作弊技巧,一边倾听摊主们对销售称重、维权申诉的诉求——“最近黄桃收购旺季,能不能多来查查秤?”“有顾客投诉说买的莲子‘不正宗’,我可只卖正宗建宁通心白莲,我要怎么申诉证明?”这是建宁县市场监管局开展“233”党建工作机制的生动场景。

  今年以来,建宁县市场监管局以“双擎驱动”(党建引擎+服务引领)为主线,以“三盾护航”(安全盾、发展盾、民生盾)为支撑,以“监管实效、服务水平、群众信任三提升”为目标,形成“党建引领、业务融合、服务优化、安全筑牢”的“233”党建工作机制,把“开门教育”的课堂搬到监管一线,将果农、商户、消费者的急难愁盼化作履职的“靶向清单”,用“233”党建工作机制的实效,让“监管蓝”始终与“民心红”同频共振。

  开门纳谏听民意,架起监管“连心桥”

  “以前总觉得市场监管是‘管人的’,现在才知道他们是来‘帮人的’。”提到市场监管局的“一线问需”行动,个体经营户张大姐赞不绝口。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该局紧扣“强作风、求突破、促担当、提质效”主题,把“听民意”作为“开门教育”的第一步。

  线上,依托12315、12345投诉平台、微信公众号“你点我检”专栏,收集群众对食品安全、价格监管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线下,组织“党员先锋队”深入企业、商户、社区,在日常监管的同时,通过“唠家常式”座谈、“清单式”问需,摸清了市场主体痛点、堵点。针对检查发现的“水费用户混淆”问题,执法人员马上开展核查,督促水务公司立即整改,严格按照用水类别调整收费标准,并公示用水类别说明,让1825户经营主体用上“明白水”。

  从“坐等投诉”到“主动问需”,从“文件传达”到“上门倾听”,一张张意见清单变成了“办实事台账”,架起了市场监管部门与群众的“连心桥”。

  靶向服务解民忧,激活发展“新动能”

  “多亏党员政策宣讲队上门指导,我们的通心白莲才能拿到‘香港注册’标识!”建宁县福源建莲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难掩激动。这是建宁县市场监管局以“开门教育”推动“233”机制中“服务引领”落地的鲜活案例。

  围绕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该局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靶向服务”的实招:在登记注册窗口设“党员干部值班周”,开展“合规第一课”,为新办企业讲解年报、商标等基础业务;组建“党员政策宣讲队”,把知识产权质押、计量惠民等政策译成“大白话”,让企业看得懂、用得上;建立“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台账”,对文鑫莲业等企业开展“上门问诊”,切实解决“赣莲”商标转让等难题。

  “以前办手续要跑好几趟,现在‘一站式’服务全搞定,这服务是真暖心!”刚拿到营业执照的个体户王师傅开心地说。截至目前,建宁县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986户,其中个体717户,企业(含农专)269户,登记注册业务群众满意度达100%,切实以高效便捷的审批服务为市场主体“开门迎客”铺平道路。

  共建共治聚合力,筑牢民生“防护盾”

  “刚买的商品质量有点问题,商家不让我退,怎么办?”“这箱产品的净含量够不够?”在建宁县市场监管局的“消费维权服务点”,党员干部正耐心解答消费者疑问。为让群众吃得放心、买得舒心,建宁县市场监管局推动“开门教育”与“三盾护航”机制融合——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监管参与者”。

  在食品安全领域,开展“你点我检”活动,根据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确定抽检重点,截至目前,共开展抽检261批次,已出结果204批次,合格率97.55%。

  不仅如此,连水表、电表、燃气表这些藏在角落里的“计量小判官”,也被拉到了“阳光”下。市场监管局特别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工作人员等现场观摩“民用三表”检测过程,这一举措让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更加精准、可靠,切实守护好群众的“钱袋子”。

  群众的眼睛是“放大镜”,也是“导航仪”,通过“权威监管+群众参与”,不仅筑牢了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防线”,更让监管工作始终沿着群众期盼的方向前进。

  开门教育,关键在“实”;监管为民,核心在“行”。建宁县市场监管局以“233”党建工作机制为抓手,把学习教育的成效写在城乡市集的烟火里,刻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留在群众满意的笑容中。下一步,该局将继续以“群众呼声”为信号、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让“开门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更多惠民实效,为建设宜居宜业的新建宁注入监管力量。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